第130章(第1页)
作为知府,姜丰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不定时到府学讲学,相当于开讲座。
文教也是地方官重要的考核指标,哪个地方出的举人、进士多,知府不仅脸上有光,在吏部考核时,文教方面就能拿优等。
姜丰从前在府学求学时,也听过一一两次知府大人的讲学。现在自己从“学生"的角色转变成“老师"了,也挺新鲜了。
到了去府学讲学的日子,姜丰早早穿好自己的青色五品官袍、头戴乌纱帽,庄严隆重地走进了开建府的府学。
在府学求学的,多数都有秀才功名,年纪都不会太大。因为年纪太大的,往往都被屡次赶考掏空了家底,要寻些生计养家糊口,不能坐在学堂里一心求学。
想到自己当初到府学求学时还是一个翩翩少年郎,现在都已经不能直视镜子里自己了,也是不胜唏嘘。
而在府学时的舍友王珉,坟头的草都老高了,这科举一途,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已是万幸。
姜丰如今在开建府名声很好,本身又是两榜进士、传胪出身,曾在大理寺、督察院任职,履历过硬,对于他的第一次讲学,府学的师生都很期待。
此时宽敞的院堂座无虚席,不仅学生能来的全来了,就连一些白发老先生都来了,要听听这位新来的姜知府有何高见。
望着下方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姜丰定了定神,压力有点大啊
“吾辈读书之人,读书的目的,乃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姜丰的话一出,下面的人就有些失望。
又是讲大道理啊,这些大道理,从前的何知府已经讲过好多次了
姜丰似乎没有发现大家失望的神色,接着说:…就这句话,我相信诸位都能写出一篇洋洋洒洒的策论来。”
此言一出,下方有人忍不住笑了。的确,这实在是太简单的题目,科举考试都不考那么简单的。
姜丰自己也微微笑着,说道:“但我今天,不是要来跟你们说读书的目的。而是想问问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同样是读圣贤书,有的人皓首穷经一无所得,有的人却能金榜题名甚至连中三元呢?”
下面一双双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想知道啊!您快说啊姜丰微微一笑,他这个人就是实在,要讲就讲干货,不玩虚的。
“科举考试,除了贴经,重中之重就是策论,有的人能够言之有物,出的对策让考官眼前一亮。有的人却只是纸上谈兵,想当然,出的对策令人啼笑皆非,这样的人,又怎么能中举呢?”姜丰提出疑问。
看到学子们若有所思,姜丰又接着说:“这也是平民子弟和官家子弟的差距。大家族的子弟,家里有人做官的,见多识广,知道怎么处理时事,而平民百姓,对官府的施政方式都不了解,只能凭空想象,就输了一筹。”
这些道理有的人想到了,有的人没有想到。还有的人,听了姜丰的话,也是不以为然,半部论语治天下,只要熟读圣贤书,天底下有什么事处理不了
姜丰看到下面神色各异的众人,抛出了他的问题:“假如今日你在考场上,问的是,一地发生洪水,百姓流离失所,该如何处理,你要怎么回答?”
接着,姜丰给了学子们思考的时间,自己停下来抿了两口茶。
作为一个好的老师,上课可不能自己一个人叽叽呱呱的讲个不停,要学会引导、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还要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并帮助解决。
看来,自己还挺有做先生的天赋的…姜丰有些自得的想。
过了一会儿,看到一些学生已经抬起头,眼睛中有跃跃欲试的神采。
姜丰笑了笑,说道:"想必诸位也有了自己的答案,这位学子,你有何高见?”
被点到名的学子激动地站起来,连说:“高见不敢当,就是从此次洪水中,大人的救灾措施中受到一丝启发,大人爱民如子接着洋洋洒洒地给姜丰带了一波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