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红楼端王撑死的瘦子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章 双日凌空(第1页)

听到太极宫,不免让人想到盛世大唐,而陈淼所处的皇城正是当初大唐的宫城。都城重之又重,考虑的层次方方面面,大明紫禁城在鞑靼的攻克下毁于一场大火,重建紫禁城花费巨大,且北京紧靠边关,边关一旦有失便会危机京城,那时天子又如何自处逃有失国体,不逃置天子于何地,两个都不是什么好选择。天子守国门固然是有气节,但也要考虑当朝皇帝的能力,为后世计,高祖皇帝建立大乾江山后,定都于长安,也就是西安地区。长安位于关中平原,四面都有易守难攻的关口,被称为四塞之国,关中平原可以提供一定的粮食支持,而大后方的四川盆地、河西走廊也可以提供粮食、马匹等重要的资源。至于大明成祖朱棣之所以定都北京,更大的原因是因为他是从侄子手上抢夺的皇位,有皇位不正之嫌,而北京是他的老巢,定都北京才有利于国体稳固。太极宫南为皇城,北倚长安北墙,北墙外为西内苑,内苑之北为禁苑,东西两侧分别是太子所居住的东宫与掖庭宫,端是恢宏壮阔。太极殿殿门前,太极宫的总管太监吕福身着飞鱼纹补服,手持拂尘,远远瞧见陈淼一行人,忙佝偻着身子迎了上去,道:奴婢给殿下请安,殿下万福。陈淼笑着点了点头,打趣道:吕公公不在里面伺候着,怎么在外面呆着。吕福恭敬回道:回殿下的话,皇爷与阁老们商议要事,一时分不开身,特让奴婢在外候着,请殿下去临敬殿歇会。陈淼嘁了一声,小声埋怨道:皇兄也是的,有政事的话让我过来作甚。吕福佝偻着身子,视若罔闻,全然当做没听见,他作为皇爷身边的人儿,哪里不清楚皇爷对这位爷的重视。皇室宗亲里面,也就这一位爷敢当面埋怨皇爷,这就叫被偏爱的有恃无恐。陈淼凝眸看了一眼吕福,说道:行了,本王知道了,让皇兄处理政事吧,本王先去临敬殿坐会儿。说罢,陈淼领着李安朝东侧的临敬殿走去。虽说是大唐的皇城,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太极宫早已然颓败,永康帝入住太极宫前,便修缮了一番宫城,殿宇的名称有承袭盛唐,其中亦有重新命名,而临敬殿便是由甘露殿改名而来。待陈淼离开之后,吕福瞥了一眼垂着脑袋的冯锦,甩了甩手中的拂尘,似是漫不经心的说道:怎么,羡慕了,要不咱家让你去殿下那儿领份差事。冯锦身子一动,忙舔着一张笑脸说道:孩儿还是想着伺候干爹您哩。吕福闻言不置可否,其实他也明白冯锦心里的想法,一个没根的人,总要有些念头,这正常得很。况且他们在宫里办差的太监要想过得舒服不被欺负,那就要跟好主子,有人罩着。默然几许,吕福回身朝着太极宫走去,提醒道:该是你的就是你的,好生办好差事,自有你的出头之日。是,干爹。冯锦目光闪了闪,应了一声,忙不迭的跟了上去。却说陈淼来到临敬殿便径直走了进去,并未有人敢阻拦,甚至于是习以为常,绕过一架屏风,大大方方就倚坐在黄锦铺就得罗汉床上,丝毫不见拘谨。不大一会儿,只见一个身着水蓝色宫裙的女官,身后跟着几个捧着玉盘的宫女踏着莲步走了进来。大乾朝是有女官员的,不同于外朝,女官是一个内职,沿袭明朝的六尚局制度,分为尚宫局、尚仪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寝局、尚功局,分别根据各自管辖领域发挥效能,旗下更分设不同部门,十分细致,在皇宫里从事各色行政工作,专门从事与皇族起居、生活相关事物的。其实大乾朝承明而建,制度多是沿袭明朝,其中亦有吸取明朝灭亡的教训,加以改进,在陈淼看来,颇有些明清两朝的结合体。这些就暂时不细言。陈淼察觉到来人,倒也没太关注,随着女官近得前来,只觉一股暗香袭人,若隐若现的萦绕在鼻间,宛若一缕醉人的香风。心随香动,陈淼的目光被吸引过去,只见女官清新如水的蓝色裙裳搭上玉颈处那明黄色的领子,加上配饰的点缀,素雅的造型也不失华丽感,让人眼前一亮,一下便吸引人眼球。丽人接过那大青花五彩果盘,纤纤素手端着放在几案上,露出的一截藕臂洁白如玉,薄施粉黛的玉容雍容富贵,颇有些珠圆玉润的气质,弯弯的柳叶眉下,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晶莹剔透,宛如星辰,裙裳下包裹的娇躯体态丰盈,婀娜多姿,端是个闭月羞花的美人儿。陈淼目光微微一动,伸手从果盘里摘了一颗菩提,漫不经心的问道:生面孔啊,刚来临敬殿当差。临敬殿这一块儿,陈淼可是门儿清,眼前女官这般养眼的美人儿,他不可能会忽略,那就只有是从别处调过来的。女官玉容湛然,盈盈一礼,声音柔和动听,如泉水般涓涓细流,沁人心脾:回殿下,臣之前在大明宫任职,昨日调至临敬殿当差。大明宫....陈淼目光微微一凝,看向女官的眼神中浮上一抹玩味之色。太极宫、兴庆宫、大明宫统称三大内,其中大明宫是最为辉煌壮丽的宫殿群,规模宏大、是北京紫禁城的三倍有余,自唐高宗李治后,大唐皇帝多是在大明宫起居、听政。事实上大乾朝廷是以大明宫作为主政的正殿。至于说为何当今的天子会在太极宫,那是因为大明宫此时的主人是太上皇,也就是陈淼的便宜父亲。造成如今这般情形的是一桩皇家往事,太上皇在位四十余年,励精图治,然其晚年倦勤,奢侈糜费,陈淼那些哥哥们明争暗斗,兄弟阋墙,一场兵变之后,太上皇心力交瘁,最终病倒,奄奄一息之际,传位于当今天子永康帝。当时的永康帝堪堪十六岁,年少登基,于永康帝而言,纯粹是因为走运才登临大宝。然而太上皇并未因此而崩殂,挺了过来,孝道大于天,永康帝不可能移走太上皇,也没有这个权力,故而太上皇便在大明宫静养。太上皇病愈之后,朝堂百官,尤其是那些功勋之后,比如四王八公之类以永康帝年轻为由,奏请太上皇主政,以至于朝会之时,太上皇端坐宝位,而永康帝则坐在御座旁的特殊座位上参与国事,从旁听政、学政,典型的太上皇训政于皇帝。堂堂帝皇,宛如成了一个摆设一般。帝王自诩是天子,皇权不容被冲犯,至高无上的权力因太上皇的存在而被钳制、干扰,于是乎太上皇和永康帝便有了直接且不可避免的对抗、冲突。明里父慈子孝,暗地里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是总得来说,还是父慈子孝,一派的欣欣向荣。双日凌空,树欲静而风不止,面对这种尴尬的局面,根基浅薄的永康帝退而求其次,主动提出修缮了一番太极宫的主要区域,便在太极宫起居、理政。当然,朝会还是要去大明宫的宣政殿,这毋庸置疑,太极宫对于永康帝而言,更多的是一个居住之所,让他有了一些天子的体面。对于永康帝这移居的抉择,陈淼心中颇为赞同,太上皇掌朝四十余年,在大明宫根深蒂固的,远不是永康帝所能媲美。旁的不说,朝廷百官的奏请,太上皇若是不同意,岂能主政。留在大明宫备受掣肘,还不如退一步,所谓重耳在外而生,申生在内而亡,概不如是,现下在太极宫里,永康帝才算是真正的帝皇。太极宫不缺人,现下这大明宫那边特意调了个女官过来,而这女官打扮的华丽,显然是有意为之,要说没有猫腻,搁谁能信。小骚蹄子,心里藏着奸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