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前路漫漫且徐行(中)(第1页)
~~推荐一部水友写的《兴汉室》,穿越成汉献帝,兴我大汉威武!
‘便当’一词来源于华夏南宋时期的民间俚语,意思是‘方便,容易’。
在宋人所著《五代平话史.汉史.卷上》中就有描述:「既是嫂嫂改适他人,只得教媒人与婚主订议,挈取成保自随,乃为便当。」
清人刘鹗所著《老残游记》之中也写过:「轿夫说:‘此地是斗姥宫,里边全是姑子,太太们在这里吃饭很便当的。但凡上等客官,上山都是在这庙里吃饭。’」
你看看,这里意思浅显易懂,就是很方便的意思。而‘便当’一词传入日本之后被改写为同音词‘弁当’,用来特指可携带的盒装餐食。
早在日本安土桃山时代(16世纪下半叶,织田信长和丰成秀吉称霸的时期)就出现了弁当的雏形,当时日本的大名和贵族经常在外出赏花和看红叶时携带此物。
安土桃山时代的弁当制作的极为简陋,也就是一些握饭团,再添加点酱菜、鱼干而已。江户时代,随着庶民的生活水准大大提高,弁当的种类和形式也开始丰富起来,像什么‘赏花弁当’、‘观剧弁当’、‘游船便当’等等。
而现在鲁西华就站在专门售卖铁路便当的‘駅弁屋.祭’面前。
‘駅’就是华夏文中的驿,乃是车站的意思,‘駅弁’就是车站和列车上售卖的弁当。
据说光是日本铁路沿线站点的弁当种类就超过了5000种之多,而这间6、7号月台之间的‘駅弁屋.祭’号称收罗了各地颇具人气的铁路弁当,种类也在170种左右。
深棕色的木制店门敞开着,门廊下挂着一溜通电的小灯笼。店门右侧竖着巨大的玻璃幕罩,里面整齐明朗地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弁当,每组弁当下面用木制小牌标着鲜明的价格。
这些用于展示、摆放的便当都是用特殊材料制作的实物模型,光是这一笔开销就不少。但是作为服务至上的日本餐营业,这是绝对自豪的行为。
因为它最真实地向顾客们展示了食品原材料的材质和成品外观,极大地刺激了顾客的购买欲望。相对于华夏习惯使用文字和照片来展示自己的食物,更能抓住来往客人的食欲。
毕竟日本食品多数是冷食,在没有食材加热,产生香味的支持下,只能直接使用它的外观来取悦客人了。
弁当很好看,但是今天不是时候。
来往匆匆的人们急急忙忙地路过店门,却极少有进去购买的。他们带着大大的包裹和旅行箱,一脸愁容地排在购票机器前,准备暂时逃离这座城市,去投靠异地或者乡下的亲属、朋友。
票卖得很快,长长的队伍一点不见减少,不时有人嘴里喊着‘怎么这么快就没票了!’此类的话,却没有失望地离开,反而是转头和自己的爱人商议起来,直接前往目的地看来是做不到了,只能先去外地再行中转。
不管怎么样,离开东京城是首要的目标,天上那个可怕的未知东西,还是离得远远的比较好。
所以正因为这样,无论出发前往何处的车票都是买得极快,很多地方的票都卖到两日后了。
来往的人倒是不少,却极少有进店购买弁当的,与往日忙碌的境况完全不同,这让一早就准备好了不少食材的店长分外焦急。因为,有好几名本来预定了高档弁当的顾客忽然打电话来取消了定单,宁可不要之前预交的定金。
店长心思肚明是怎么一回事,头顶上悬着一个可怕的东西,谁还有心思按照原计划行事?恐怕今天东京城绝大多数人的计划都被打乱了,自己手下就有两名店员打了电话来请假,在自己痛斥之后,宁肯辞职也不来上班。
自己身为店长责无旁贷,这个时候是无论如何不能退缩的。只要东京车站依旧开放运行,店面就一定要开业,哪怕最后只剩下自己一人,这是对于品牌的承诺。但是从现在的情况看起来,明后天的食材定量需要大大减少了,不能再做这么多种类的弁当,相信客人们一定会体量这个难处的。
所以当逗留在店外橱窗,细细打量各类弁当模型好一会儿的鲁西华终于踏进店门的时候。
中年的店长一张笑脸好似雏菊一般灿烂,并亲自上前接待。生意能做一份是一份,卖出去一份就少亏一点。
“米沢牛豪华弁当”、“生金枪鱼片紫菜盖饭”、“駅弁屋超级弁当”、“祭典弁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