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无情似有情(下)(第2页)
外面风雨雷电,山中破庙中,却又一老一少就着美酒肉菜聊得火热。
“华夏吴越之地有个地方叫做慈溪的县,它得名于东汉一个‘母慈子孝’的小故事,而故事的主人翁叫做董黯。”
“董黯自幼丧父、家庭贫困,与母亲黄氏相依为命,终年打柴换钱,侍奉母亲。有一次黄氏生病了,想喝家乡大隐溪的水,董黯家因为濒临姚江,海水返潮入侵导致附近的水味苦涩,不适合直接饮用。于是董黯就每天步行二十多里去打水给母亲喝。黄氏因此心疼董黯,董黯就想办法在外婆家旁边修筑了一间陋室,让母亲暂时搬过去养病,每天汲水供母,直到母亲的病得以好转。”
“真是一名大孝子啊~”章昭听到这里,不由得感叹道。
“董家附近有个邻居叫做王寄,虽富而不孝。有一次,王寄的母亲见了黄氏说,‘我的家境比你好,但身体却不如你,这是为什么?’黄氏回答,‘我家虽然贫穷,但是儿子待我很好,我的心情每天保持愉快,身体自然就好了。’王母听了,回家就责怪儿子,她希望自己儿子能以董黯为榜样做一个孝子。”
“可是没想到王寂非但没把母亲的话听进去,反而心中将邻家黄氏怀恨在心。有一天,王寂趁着董黯不在家,就入屋把黄氏打成了重伤。董黯知道后,跪在黄氏床前痛哭,‘儿子不孝,让母亲遭此大罪。’黄氏说,‘这事不怪你,都是我自己失言造成的。’不久之后,黄氏因旧病新病交织难愈而去世。董黯悲愤交加,他便想着立即报仇,但是又想到邻家情况同自己家一样,王父早逝,王母只有王寄这一个儿子,如果现在自己就杀死王寄,那等于也要了王母的性命,他于心不忍。于是他就隐居在山中给母亲守墓,睡觉时也旁边放着斧头,表示不忘此事。”
“终于,过了好些年,王寂的母亲也死了。于是董黯得知消息后就下山杀了王寂,然后去衙门自首。这个杀人的案子是大案,案情又复杂导致民声鼎沸,当地的地方官不敢决断,于是就上报给当时的天子汉和帝。天子听了这件事,立刻下旨赦免了董黯杀人的罪行,反而因为他的品德要征召他做官。但是董黯拒绝了,最后终老于大隐溪附近的山中。后来,人们就把大隐溪叫做慈溪,最后慈溪就成了华夏吴越之地的一个县名。董黯为报母恩,顾及亲情,多年后杀人自首,算是大孝,地方都用这件事来命名,你说师出有名的复仇算不算正义?”
章昭听到这里,喃喃道,“这是古代的事情,不适用于现代社会吧~”
“好,那老道士再为你说个近代的,这次是一个女儿为父报仇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那时军阀长年混战,华夏大地民不聊生。”
“道长请讲。”
“那是1926年,北洋军阀张宗昌的部下猛将施从滨遵从上令和孙传芳开战。孙传芳得胜,他不顾周围人的劝阻,将战败被俘的施从滨枭首于蚌埠车站,还令人在白布上用红字写上‘新任安徽督办施从滨之头’,并暴尸示众三日。”
“这施从滨只有一个女儿,名叫施谷兰。父亲的死,给她带来了无尽的悲痛,她说,‘父亲如果是战死沙场,我不能拿孙传芳做仇人;但他残杀俘虏,死后还悬挂我父亲的头并暴尸侮辱,我与他不共戴天!’并作诗明志,‘被俘牺牲无公理,暴尸悬首灭人情。痛亲谁识儿心苦,誓报父仇不顾身。’”
“施从滨的同乡施靖公时任阎锡山部的谍报股长,表示愿意出头为施从滨报仇,施谷兰二话不说,立刻委身下嫁于他。可惜多年之后,施靖公晋升为旅长,早已忘却当初的诺言,施谷兰再三提出为父报仇的提议之后被拒,毅然与其一刀两断,带着两个儿子返回娘家。施谷兰有感于十年中空付出许多心血而父仇未报,吟诗一首‘翘首望明月,拔剑问青天。’并由此改名为‘施剑翘’。”
“真是个奇女子!”章昭听到这里,不由得拍手感叹起来。
“施剑翘原本是个家庭妇女,自幼缠足,男人靠不住,那就自己亲自动手。她通过手术放开了缠足,并每日苦练枪法。后来打听到孙传芳兵败去天津做了寓翁,于是立刻动身赶往天津。”
“施剑翘通过各种途径打听孙传芳的外貌、口音和活动,最终定下了复仇计划。”
“1935年11月13日,正是讲经日,前来听经的孙传芳端坐在佛堂中央。施剑翘移到前排靠近孙传芳。待众居士闭目诵经之时,施剑翘悄悄拔出勃朗宁手枪,对准孙传芳的后脑勺射出了第一发子弹,紧接着又朝他的太阳穴和腰部各射一枪。枪声响后,佛堂大乱,施剑翘将提前准备好的《告国人书》和身穿将校服的施从滨照片抛向人群,大声宣布自己的姓名及行刺目的,并拨通了警察局的电话,决意自首。”
“自首之后,施剑翘不讳事实,直陈了自己杀人经过和原因。按照当时的法律,施剑翘的行为应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甚至死刑。在法庭上,施剑翘详细陈述了自己艰难的复仇历程,最后说道,‘父亲如果战死在两军阵前,我不能拿孙传芳做仇人。他残杀俘虏,死后悬头,我才与他不共戴天!’”
“这件谋杀案在当时引起了极大轰动,报章杂志争相报道,民众纷纷称赞她为‘女中豪杰’、‘巾帼英雄’,要求政府特赦。终于,施剑翘在入狱11个月后被国家发出全国公告赦免,予以释放。最后施剑翘隐居西蜀,并在抗战时期,为国倾囊捐出三架飞机,你说她是不是豪杰?”
“是!”
“当不当得喝上一杯?”
“必须喝,道长我敬您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