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苦役三十年(第1页)
谢家大门口许多人围观议论。但没有一个人走进门来,没有除了谢家以外的任何一人在灵堂前为谢景玉燃上三炷香。热热闹闹的大门口。冷冷清清的灵堂前。元氏哭得几度晕厥过去。谢世允四岁,谢娴三岁,还在什么都不懂的年龄,只知道跟着哭,更别说才几个月大的谢世康了。三位姨娘跪在蒲团上,无声的流着眼泪。她们除了伤心难过,更多的是茫然不知所措,她们依附的是谢景玉,如今男人死了,那后半辈子该怎么办?她们不由自主仰头看向站在边上的云初。现在,她们能依靠的人,只有夫人了。云初一身素白的衣衫,头上戴着白色的花朵,整个人素净到了极点,她的脸上没有太多的表情,很是沉静。谢景玉死后的第一天,就在众人呜呜的哭声中过去了。谢中诚心中生着暗气。嫡亲的女婿死了,云家竟然没有派人前来吊唁!云家不上门做样子,街坊邻居,和平日里来往的好友,哪个敢来送景玉最后一程。说来说去,都是云家的错,是云初的错。若云初要求云家人上门,云家会不管不顾吗?谢中诚看向云初的眼神,带着浓浓的恼怒,但他什么都不敢说。天色渐渐黑了,谢中诚正要开口,让云初守夜之时,就听见大门口突然传来了疾驰的马蹄声。他心中一喜,应该是云家来人了。他起身就出去迎接,却见那高头大马之上的人,正是之前下旨封了谢家的那个官兵。那个官兵坐在大马上,掏出一个卷轴,冷声道:“谢家人,听旨!”谢中诚两股颤颤,一下子就瘫在了地上。紧接着,云初走出来,几个姨娘扶着元氏,一道跪在了大门口。“……经朝廷彻查,户部郎中谢景玉贪墨户部官银共计一万三千四百五十六两,案件查实,人证物证俱全……赐谢景玉秋后问斩……”元氏大哭:“我儿已经死了,他死了啊……”“若放在前朝,就算他死了,也得拖出尸体去问斩。”那官兵对着皇城的方向拱手,“是当今圣上仁慈,做不来这等事!呵,人死了,可不是说就一笔勾销了,得就由其血亲来承受朝廷的责罚!”谢中诚的心中浮起强烈的不祥的预感。“谢景玉之父教子无方,纵子贪墨,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特赐三十年苦役!”“苦、苦役,三、三十年……”谢中诚差点昏厥。他都快五十岁了,服役三十年,那就八十了,一个人正常都难活到八十,服苦役的人更不可能。据他所知,服苦役不是简单的修路开河,而是去前线修战壕,修城墙,常常会被当做人肉盾牌推上战场。服苦役的都是犯罪,前线的战士根本就不会将苦役人当成人,甚至连猪狗都不如……这还不如直接让他死了算了。两个侍卫走上前,将谢中诚拖起来,手脚锁上链子,一个木制的枷锁按在了他的肩膀上。“不、不要……”元氏双手双脚爬行到了那官兵的马下。“求求官爷放我们家老爷一条生路吧,求求了……”马蹄子抬起来,将元氏一脚给踢开了。“都听着,还没说完!”官兵冷声开口,“谢景玉贪污官银一万余两,非死能赎罪,父债子偿!本朝有令,贪一罚十,共计偿还十三万四千五百六十两,加上谢家纳何家女隐瞒不报的三万,共欠朝廷十六万四千五百六十两!”听到这个数字,谢家人每个人脸上都是震惊。容不得他们多想,那官兵就冷喝道:“谢家子何在!”听雨动作飞快的抱紧了身边的谢世允,陶姨娘也抱紧了怀里沉睡的孩子。见谢家人没有动作,那官兵一个眼神示意,几个侍卫走上前,直接将那两个孩子给拎出来了。“姨娘救我!”谢世允吓得小脸惨白,“我不要!不要!救命!母亲,救救我!”他知道自己的姨娘改变不了什么,于是求救似的望向云初的方向。云初眼观鼻鼻观心,没有半分反应。谢世康本来在睡觉,被拉拽着醒来,哇哇大哭起来。官兵从怀中掏出两张纸:“谢景玉还有两个儿子,那所有债务,你二人各一半,让他们画押!”两个侍卫抓住两个孩子的手,将大拇指按在印泥上,然后按在欠条上。两个孩子画押之后就得了自由,谢世允连忙跑进听雨的怀中,他觉得自己得救了。听雨看向那欠条,她的允哥儿,欠下了朝廷八万多两银子。八万多两的巨款,就算是一品将军府云家,怕也是没办法一口气拿出来……她的允哥儿,要背负这么重的欠款长大……听雨一口气没上来,直接晕了过去。陶姨娘呆呆看着手上多出来的欠条,再看向回到怀里没再哭泣的孩子,心中一片凄凉。康哥儿早产身体弱,如今三个月还和刚生下来差不多重,她总觉得,这个孩子她是养不活了,但这是她怀胎生下来的孩子,是她的血肉,她必须坚持下去……直到谢家出事,奶娘跑了,所有的压力全都落在了她一个人头上。这几个日日夜夜,她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几度想要放弃,几度强撑着熬到天亮。她以为自己会坚持下去,可是,当看到这八多万两银子的欠条时,像天雷打在脑袋上,她真的崩溃了。不是欠了别人的银子,是欠了朝廷,欠了当今皇上,这个账,想赖都赖不掉……“太太……”陶姨娘嗓音沙哑开口,“帮、帮忙抱一下康哥儿……”元氏已经哭不出眼泪来了,她木然的接过孙子,抱在了怀中。陶姨娘从地上站起身,迈步朝外走,直到她消失在了谢家门口,消失在了人群之中,元氏才猛地明白过来。“她、她走了?”元氏瞪大了眼睛,“她不要康哥儿了?”云初抿了抿唇。上辈子康哥儿长大些之后,不会说话不会走路,呆呆傻傻的样子,陶姨娘崩溃了,就将孩子扔到了笙居。这辈子,所有事情都不一样了,陶姨娘同样还是抛弃了自己的孩子。无论世事怎样变,一个人的本性变不了,总是会做出那个最利于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