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钦点(第1页)
在97的那个年头。心太软这首歌唱遍了大街小巷,后街男孩,辣妹, kelly等众星神曲,正式在国内进行了欧美音乐的启蒙,哪个人能随身携带着随身听录音机,最好还是用的sony耳机,就极其新潮。
那个时候各大学校文艺汇演上总会有一群戴着或红或白的手套穿着黑西装打一根笔直黑领带的舞者跳着抓裆舞,引发全场的燃点。
光荣公司的三国志刚出到第五代,无数人拿起鼠标在电脑面前纵横没日没夜的进入那个英雄辈出征战沙场的游戏世界。
班上的女生仿佛一时间长大,喜欢听的歌,穿的衣服也逐渐鲜艳,会有人打起耳洞,距离一高到音乐学院之间的主路上有一个小公园,公园深处有个小广场,最初时是音乐学院的学生琴房排练室不够跑这里来练琴练声。
有的人以为音乐学院里什么也不缺,有琴房有器材,怎么还出来练琴呢,其实这只是表象,想要占到一个好的琴房排练室,很多人每天都要早起去抢房,而一旦遇到有考试测验之类,更是人满为患。
而且音乐学院几乎每周都有音乐节,经常是星期一就开始准备下一场排演,排练也要场地,学校这个时候还没扩容,本身也不大,管理处也不可能任由你们在露天坝亮嗓子弹乐器影响到教室秩序,于是一些人也就想了个办法,把设备带着,到旁边的小公园里面去练。
本身音乐学院是封闭式管理,一般也不允许出门,但没办法学生这样的需求多了,而且多半都是装病请假条出门,久而久之,只要是在琴房和教室紧张的时候,用这种方式出校门排练学校也就睁一只眼闭一眼了。
后面因为这样的带动下,这个小公园几乎每天都有搞音乐的在这里聚会,久而久之变成了山海市的一个小音乐圣地,随处看得到抱着把吉他,拿着小号提琴或者各种管弦,甚至有人抬过来音响,双排键,对公园管理处那边疏通一下,牵一些电线接电搞演出的人。
一些流行歌曲还是这里演绎得最多的。
而一高的一些准备考音乐特长生的,或者在学校里搞起乐队的,多半也都来过这个公园取过经练习切磋过。
这种影响也波及了一高,下午放学到晚自习前,吃过饭的一些学生也会去小公园看这些搞音乐的弹唱,那个时候很多人一头长发,一把吉他,也不用长太帅,只要歌唱的好的,自然而然就能迷倒一大片女生。
当然最让一高的学生们津津乐道的还是音乐学院的某些个乐队,或者某个风云人物的演出。
西川省音乐学院前身是1939年就创建的“西川省戏剧教育实验学校”,是一所历史悠久的专业艺术培养机构,属于国内仅有的九所专业高等音乐学院之一,也是首批获得国务院学位委批准的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学校的本部在蓉城,山海市这里是第一所分校。
无论是当今还是后世的音乐界提及这所学院,都毋容置疑的认为这是一处耸立在西南部名声显赫的音乐圣地。有很多国内著名音乐人,都从这所学院毕业或者进修过。
当然,作为川音重点打造的山海分校区,这边也倾斜了不少的教学资源,至少很有名的几个教授都来了这边任教,也颇见成果,现在在国内颇有名气的张小娇,王安等一些人,就是川音山海分校走出去的。
有这样的领头辐射作用,谁都不知道这所学院里没准哪一个出色的学生,就可能是下一个明日之星。
这个年头很多人追星,会听着喜欢明星的歌,家里张贴海报。
但是像这种一个音乐学院近在咫尺,经常能切身实地的听到在大学里有名气的乐队和风云人物表演,如此真切的感受到大哥哥大姐姐唱歌表演魅力的,也只有第一高中这些耳濡目染的学生们了。
因此很多女生其实就觉得是开了眼界的,特别是很多人在附近音乐学院有活动的带动下,去看了演出的。
来后兴奋的聊到哪个乐队如何如何,谁谁谁歌唱得真好啊,仿佛接受了音乐的熏陶和洗礼,再过头来看高中的这些学生,看到一些男生还在课间打打闹闹,类似姚贝贝往往就会居高临下,“你们好幼稚啊!我不跟你们玩了!”
一副自己整个人已经上升了一个和你们不同层次的架势。
在她看来,听的是辣妹后街,讨论的是某名人在川音的师弟师妹如何风云,自己哪能跟普通人一样呢。
日子就这样流水般的过着,年轻的人们总是向往着成熟,像是破茧的蝴蝶,挣扎着,迫不及待要挣脱那些简陋的环境,迎向新的生活和世界。对未来丰富多彩的想象和旧有秩序的约束在激烈冲突,他们厌恶这一切,想要迫不及待打破这一切,甚至更希望自己高考能考远一点,离家远些,就不用再经常面对父母唠叨的嘴脸。
那时候在厕所里一起交换烟屁股的朋友,是最好的兄弟。那时候所偷瞥到的那个人的身影,是曾经阴霾生活里最美的一缕色彩。那时候翘课去打的一场游戏,看得一场球赛,是最刺激的娱乐。
多年以后,过头再看去,原来那曾经无数次诅咒着恨不得一日看尽长安花飞渡过去的日子,是他们最快乐,最无忧无虑的一段时光。
而曾经那无数次想要乘坐绿皮火车逃离的,简陋而卑微的红墙砖瓦小院和那片故乡,才是日后面对冰冷现实时,心底最熟悉,最舒适和温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