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从1983开始笔趣阁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六十四章 海马海马(第2页)

我们属于跨行,除了朔爷有点经验,其他人都不懂。你和小龙有单位,不好加入,就请你们当个顾问,给指导指导。”

这话就很给面儿。

在座皆是大佬,他二十多岁的后生,说指导指导。

“……”

许非先看郑小龙,随即反应过来,对方既然在场,就等于默许了。他想了想,道:“几位老师说说这个创作中心,我先了解一下成么?”

于是老马开始解释。

这点子是侃大山侃出来的,汪朔和马卫都牵头,想搞一个文艺沙龙性质的创作团体。名字都起好了,叫海马影视创作中心。

另有刘毅然、吴滨、苏雷、葛小刚等,共12人。汪朔是法人兼理事长,马未都是秘书长。

许非听的蛋疼,问:“你们算公司还是行业协会?”

“民间团体吧。搞公司、搞行业的话不方便,也拘束。”

“那你们自己投资么?”

“看看再说,刚入门一抹黑,所以才把你俩请来啊。”

许非听完就俩字:玩票。

把故事变成铅字,是一种成就感;把铅字变成影像,又是一种成就感。这帮人就是新鲜,好玩,才弄这么个组织。

“我实话实说啊,但凡一帮人聚到一块鼓捣东西,除了志同道合,肯定也想挣点实惠。

现在剧本荒,电影和电视剧都荒,而老师们都是大家,写起来肯定有优势。

电影没什么说的,体制摆在那里。电视剧方面,倒不如咱们开开先河。市场化生产,按质量和需求往外卖剧本。”

“具体说说。”苏童道。

“比如我们觉得这个题材,观众肯定会喜欢,那就主动联系电视台。商谈妥当,我们出剧本,他们给钱。

或者说,电视台想拍什么剧,但是缺乏好剧本,我们也可以接这个活儿。

每集多少,按质论价。甚至可以把企业加起来,直接从赞助环节开始谈,争取各方都能获益。”

其实现在电视台拍戏,也照这个路数。关键在质量和需求,这么多作家在一块,天生具有影响力,而且主动性也很关键。

海马成立之初,非常松散,纯玩票。等《渴望》播出后,大家看到电视剧上限了,企业热钱也过来了,这才迸发出积极性。

从12人,发展到巅峰时的4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