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苏厨txt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五十九章 苏洵去世(第2页)

如今的医疗卫生条件,还是差,一场风寒,竟然就夺走了这个温柔又聪明的女子的生命,仅仅二十七岁。

新年伊始,苏轼,章惇又成了同年,这次是召试馆阁。

结果章惇虽然考中,却因为当年放弃进士功名一事,被贴上了“佻薄”的标签,遭到知制诰王陶攻击,未任馆职,知武进知县。

苏轼的情况与章惇又有些不同,他比章惇先回京,去年被任命为殿中丞,任判登闻鼓院。

苏轼的大名如今已经海内之名,年前李清臣考制科的时候,大佬们的评论就是荀卿笔力,很有大苏文章的味道,不取第一没道理。

这就是把大苏文章当做评判标准了。

这才只是开始,要不了多久,苏文熟,吃羊肉。

赵曙也是久闻苏轼之名,开始想效仿唐代的做法,直接让苏轼担任翰林,任知制诰。

韩琦阻止道“苏轼,远大之器也,它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久而用之,则人无异辞,今骤用之,恐天下未必皆以为然,适足累之也。”

赵曙又道“与修起居注,可乎”

韩琦又说“这两个职务,其实都差不多,未可遽授;不若于馆阁中选一个接近陛下的贴职与之,而且,需要他通过召试。”

赵曙说道“馆阁进行考试的原因,是因为不知道要提拔的人是否真才实学,苏轼还用得着这样吗”

韩琦直言不可,于是苏轼也参加了这次制科,再次考了个最好成绩三等。

考完之后,欧阳修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苏轼,苏轼摇头感慨“韩公可谓爱人以德矣。”

苏油得知消息,不由得呵呵冷笑,考试绝幸进是对的,不过韩琦忌惮苏家人之心,恐怕也是有的,大苏搞不好是受了自己的连累也不一定。

这次考试,苏轼被朝廷授予直史馆一职。

这个位置是旧党的传统位置,属于馆职之一,和翰林类似。

一般任职一至二年后,就会被委以重任,最重要的,在官阶上可以超迁

外任官想要获得这个贴职,必须“特恩加授”,不可谓不是仕途上的一大进步。

然而,这是大苏最后的一点运气。

二月,白虹贯日,三月,彗星惊现,长达七尺有余,在夜空停留不去。

朝廷又忙碌起来,皇帝避正殿,减膳食,录罪囚,求直言。

大臣们纷纷上书“彗非小变,不可不惧。陛下宜侧身修德以只天戒,臣恐患不在边也。”

赵曙也下诏自责,要求各路转运使、提点刑狱,分行省监察而矜恤,利病大者悉以闻。

趁此机会,苏油赶紧再次上书,第二次提及西南铜政,并且开始给西南东南诸路转运司去信。